Available Platforms
因緣果報與命運關係之介說(十九)
希望社會安定,要先從自己做起;自己做好,就能影響周遭的人,大眾皆如此,社會自然就會平靜、安寧。
佛法講因緣果報,因就是從自己做起,多種善因、結善緣,自然就會有好的果報。儒家《大學》亦言:「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,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」
「格物」即是格除心中的煩惱、妄想、五欲七情,如此即可「物格而後知至,知至而後意誠,意誠而後心正,心正而後身修,身修而後家齊,家齊而後國治,國治而後天下平。」所以,希望普度眾生,要先從自己做起;平時廣結善緣,無形中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,進一步便能使國家社會獲得提升。
希望改變自己的命運,生活富足、安樂;應當從事正當的職業。
佛法言,職業中,一是正業,一是淨業。「正業」是經過政府法令許可的職業,做這種事業,就不會身蹈法網。但是正業卻不一定是淨業,「淨業」是不會危害眾生的清淨職業。例如漁業雖然是法定許可的職業,可是殺生害命,將來就會感召不好的果報。社會上一般人也講:欠錢債易還,欠命債難償。又如,經營茶室、酒家,乃至於賭場,都不屬於淨業;雖然可以賺到錢財,但是這種錢財並不清淨,非份之財,是用不長久的。
佛法言:因是自己,緣是外緣。外緣中,要具足正業及淨業,朝此方向努力,事業必能有所成就。故知,因緣果報與命運之間確實息息相關,具足善因、善緣,則步步都是光明;積結惡因、惡緣,則人生愈走愈黑暗。
《增廣賢文》有一句「時來風送滕王閣,運去雷轟薦福碑。」唐朝王勃很有才氣,為「唐初四傑」之一。王勃的父親在交趾當縣令,當時王勃正好來到南昌,遇到都督閻伯嶼在重修的滕王閣上宴請天下名士文生,並邀集大家撰寫序文。這時,王勃毛遂自薦,很快就把序文寫好,得到主人的賞識,後來成為一篇流傳千古的佳文。
王勃為什麼會在這個時節因緣趕到呢?王勃想去交趾探望父親,但當時他所坐的船是歇在馬當,馬當到江西南昌起碼還有七百多里的水路。他把船歇在馬當過夜,晚上忽然起了一陣大風,把帆船的繩子吹斷了,這艘船就像離弦之箭,一個晚上就到了江西南昌。一般人認為這是奇遇,但在佛經裡面來看,王勃的福德因緣成熟了,所以一切都很順利。相反地,假使未曾種過善因,沒有福報,即使有好的因緣,還是無法成就,這就是「運去雷轟薦福碑」。宋朝宰相范仲淹經常私底下做善事。有一次,他的朋友告訴他:「現今有一位窮秀才,學問非常好,但三餐不繼,你是個仁心菩薩,就幫助他吧!」范仲淹就把這位窮秀才找來,一談之下,果然很有才能,只是時運不濟。當時有一座薦福寺,曾請歐陽詢寫了一個碑。范仲淹想把這個碑文拓印下來,交給這位窮秀才去經營、發行。突然一個晚上,刮風、下雨、打雷,雷一劈,就把這座石碑打得粉碎了。由此可知,福德因緣具足是很重要的。福德從哪裡來?就是要在因地上勤修善法。
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: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/comments